因材施教, 量身定制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樣板
2022-10-30 00:00:00
84



“敢闖,會創”是葉周敏創新創業的底色
在他嘗試模擬野生環境,開創人工飼養大黃魚新方式的六年里,學校一直是這位創業大學生最堅強的后盾。
2017年,還在工商管理專業就讀的葉周敏通過學校的實踐課程,“顛覆”了自己印象中的傳統養殖模式,他了解到生態化養殖可以培育出優質大黃魚!嘗試轉變養殖方式,從“淺藍”到“深藍”,他將內海養殖轉向外海養殖。
2018年底,第一批品質優良的大黃魚長成,短短幾個月,首批大黃魚銷售一空,公司銷售額迅速突破百萬元。
2019年,大學畢業的葉周敏意氣風發,加大投入,擴大漁場規模。殊不知,一次突發的魚苗病情給他造成了近千萬元損失。
一籌莫展之際,學校老師的技術支援為他帶來了曙光。在葉周敏的創業過程中,他始終與學校的創新創業導師保持緊密聯系。2020年6月,學校物電學院何偉老師先后帶著十幾位專家到實地調研,將養殖經驗與數字科技相結合用于實時監控魚群生長動態和水域水流環境。
校企合作,養殖模式數字化升級,葉周敏公司起死回生。三年來,通過“接力養殖”、“鮮料回購”的模式,累計帶動周邊農戶超過193家,幫助漁民增收1263萬元。
學??蒲袌F隊還助力葉周敏開拓海參養殖產業,并通過政策指導、市場對接,幫助葉周敏加快品牌化建設。作為校企合作典型項目,漁場不僅成為學校的教學實踐基地,也為學校有關科研項目提供了全新實踐場所。
在學校,像葉周敏這樣的大學生創業者還有許多,學校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更大支持、更廣舞臺,“創新創業創造”在學校蔚然成風??茖W的課程設計,靈活的跨專業選課,對口的導師指導,完善的制度保障讓眾多創新創業創造的種子破土萌芽、競相迸發。
“將文化傳承負于肩上,載于心間”是蘭郁穎的心之所向
蘭郁穎來自霞浦鹽田畬族鄉,自小眼前所見、耳邊所聞都是畬族文化的相關衍生。在還沒來到閩江學院之前,她對畬族文化的印象只是日常生活所感??歼M閩江學院,專業導師為她打開了一扇洞見畬族文化的窗戶。
從此,她便和指導老師、畬族服飾非遺傳承人陳栩進畬鄉、入畬寨、訪畬民,足跡“丈量”深藏在大山里的畬服文化版圖,考察、調研、學習民族手工藝品生產,并向當地留守兒童、婦女傳習傳統民族技藝。畬族傳統服飾社會日常需求量小,且制作工期長,若能將其精華融入文創產品,定能吸引年輕消費群體。讓畬族傳統技藝不再壓箱底,而是能夠“活起來”是他們的努力方向。
去年暑假,她報名參加校內新媒體培訓班,學會了直播帶貨的各種技巧。何不讓家鄉“畬族瑰寶”也走出深閨?今年一放寒假,她便回到家鄉——霞浦縣鹽田畬族鄉,一邊向刺繡師傅學手藝,一邊搜集、整理、研究畬族服飾文化,同時推廣傳習傳統技藝,并教大家如何直播帶貨,增收致富。
短短幾年間,蘭郁穎所在的這支畬族文化團隊設計、開發的畬族元素文創產品達75批次,其中學生獲得畬族文創產品授權外觀新型專利5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項,逐漸形成規?;盗挟a品。文創設計作品在各類比賽中成績顯著。今年,蘭郁穎還被評為福州市十佳青年文化傳承保護人。
蘭郁穎就像這校園里每一個不斷發現自我、挑戰自我、厚積薄發、逐夢前行的莘莘學子。近幾年,學校深化以課堂教學、實踐教育、學生文明養成“三個課堂、三張成績單”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將立德樹人工作貫穿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校地合作的創新實驗班,選擇多樣的主輔修制度,學校著力下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一盤棋”,不斷豐富鑄魂育人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為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學子插上“政治”“技術”雙過硬的翅膀,幫助他們高飛遠航。
“學以致用、技術為民”是丁世淦的初心
與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的相遇是丁世淦大學生活的轉折點。這個中心是閩江學院嫁接武漢理工大學國家級科研平臺,共同設立的集科技研發與技術服務的平臺。
2018年上半年,分中心剛成立不久,彼時的丁世淦還只是個跟隨導師埋頭實驗的大一新生。在導師劉興龍的推薦下,他加入分中心,從一名普通的學生實驗員到學生項目負責人,丁世淦先后參加了水質檢測無人船和漁船監控終端兩個項目。在福建分中心學習期間,實驗室老師按照“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思路,帶著學生潛心研發。他們主動了解漁業應急中心、漁民及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連云港航標處、福州航標處等的實際需求,再由中心聯合學校、企業及時進行設備研發,將其用之于民、造福社會。這個過程讓丁世淦深刻認識到“技術為民”的分量,也讓他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應用型辦學”有了更深體會?!皩W以致用”的種子在他心底發芽、長大。
大學期間,丁世淦收獲滿滿。他帶著一個軟件著作權和一項發明專利,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高分考入武漢理工大學攻讀碩士,繼續研究無人船算法控制。
在丁世淦的大學故事里,本科生導師制、校校合作、緊鑼密鼓的實習實踐,產學研合作協統一體平臺無疑是讓他飛速成長的沃土。碩士期間,他迅速適應了高強度的實驗室生活,緊跟導師腳步,又提出了一項專利申請。未來,他將選擇回福建繼續水上智能化設備研究,更好地服務海洋強省戰略、造福于民。
三個不同的成長故事,三條不同的人生道路,卻有著同樣的理想、同樣的擔當。他們是閩江學院1.6萬在校生和20多萬畢業生代表的縮影。不論是回鄉創業,還是孜孜于文化傳承,又或是科技創新,他們的成長伴隨著閩江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道路上的探索和奮進,也見證著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標志的國家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十年來,學校主動適應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行業企業對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建設現代產業學院為抓手,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推動二級學院成立產教融合專業建設指導委員,通過專業共建、師資共享、課程共創、項目共研、資源共享等措施,促進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努力打造校企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共同體,積極培養產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十年內涵發展,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十年來,學校專業數從42 個提升到61個,教學建設與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先后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8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20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7門;22項教學成果獎獲得省級榮譽,其中2項成果獲得福建省特等獎;國家級、省級教學競賽獲獎25人次;4支團隊獲批省級教學團隊立項;1個項目入選國家級新工科立項;獲批省智慧高教試點重點培育本科高校;84個項目獲得省級教學改革項目立項;獲批各類省級教學平臺21個;115個項目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十年開拓創新,人才培養特色鮮明
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構建從理念到教法、課程到專業、師資到平臺的全方位交叉培養體系,切實增強閩院學子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新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118項、省級項目229項;新增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項目1188項;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賽1金2銀8銅、省賽16金21銀39銅,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大賽中獲國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省賽特等獎2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30項,在“創青春”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獲國賽1金1銀3銅、省賽5金18銀25銅;第四屆中國(福建)女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1項。
面向未來,閩江學院將持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深刻變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應用型人才,要讓青年人“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ㄐ麄鞑?李曉濱)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欧洲熟妇牲交XXXXⅩ欧美老妇_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_18禁高潮啪啪吃奶的漫画
米脂县|
辽阳县|
鹤山市|
苏尼特右旗|
达州市|
巴马|
定边县|
蒙山县|
屏边|
峡江县|
广南县|
年辖:市辖区|
新河县|
申扎县|
霍林郭勒市|
宁河县|
阿坝|
玛纳斯县|
宁化县|
本溪市|
麟游县|
称多县|
石首市|
望奎县|
城市|
揭西县|
克山县|
灵石县|
襄樊市|
伊宁市|
德化县|
龙岩市|
蓬莱市|
灵台县|
迁西县|
沭阳县|
郓城县|
昭觉县|
南和县|
环江|
芜湖市|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
http://444